RPA的定义
RPA即RoboticProcessAutomation,译作“流程自动化机器人”。RPA是特定的软件程序,模拟人在计算机上操作,自动执行任务,比如报表、整理数据工作。RPA具备四个特征:量级大、重复性、可定规则、跨系统,尤其是企业内不同系统间或者企业内外部系统间业务处理流程衔接的自动化实现[1]。多年前受限于技术能力,RPA无法形成规模化流程,也无人工智能能力加持,现今RPA融合众多新技术,拥有自主性、认知性及智能属性,低代码的技术应用使得RPA的规模化实现和价值实现具备更多的可能性。通常也被叫做“数字员工”。
RPA+AI带来的智慧数字员工
现代企业,“数据”是关键,没有使用RPA之前,整合不同系统数据有两种方式:一是编写自动化脚本或API的形式,或通过信息集成平台进行系统间的数据流转、汇集;二是增加相关业务部门人员数量,人工实现。两种方式突出的缺点是:代码开发壁垒,时间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信息安全薄弱,甚至数据类型复杂导致解析效率低下等。
RPA+AI的出现带来了变革,企业员工实现“数字化”,RPA实现流程自动化,AI数据识别,“所见即所得”再通过员工的智慧用RPA实现管理流程。RPA+AI具备六大优势:
(1)效率高、易管理。“数字员工”可以7×24工作,无需考虑员工离职、职场管理等事宜;(2)成效高。AI加持的RPA拓宽了应用场景和边界,RPA又促进了AI的落地实现,两者协作具有乘法效应,产生质的飞跃。
(3)商业效益。“数字员工”成本相当于一名员工的三分之一;可按需快速扩充或缩减,无需人事流程、员工培训成本等。
(4)精准度、质量高。“数字员工”可同时进行多项任务,准确无误,高质量的一致性;
(5)信息安全。操作数据非授权人员不可见,降低信息泄漏风险;
(6)流程再造。“数字员工”的全过程可记录和追踪,为企业提供分析和持续优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