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在企业财务领域应用的局限性
第一,RPA不能对业务流程进行主观判断。RPA技术在财务领域的运用,需要根据财务已梳理流程并有确定业务规则,规则明确化的工作机制可以使RPA机器人根据既定的业务规则进行判断。RPA在研发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流程来进行脚本的编写设计,涉及主观判断的业务流程仍需要财务人员进行判断处理。
第二,RPA日常运营维护需要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基础。若日常运营维护过分依赖信息技术人员,则会带来人力成本的提高,并且按照相关财务知识设计逻辑规则需要信息技术人员更懂财务。RPA的普及推广离不开成本和效益的对比,这就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RPA执行业务异常应对。尽管RPA业务执行规则已经设计并经过多次实验,在实际业务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一些数据异常或者超出业务规则的情况。设计完整且长久稳定运行的RPA流程,在遇到国家财经法规及公司制度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更新RPA运行逻辑规则,这不仅对设计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RPA无法沟通和协调各部门工作任务。财务工作涉及对内多部门和对外不同机构人员的协调和交流,沟通和协调能力显然不是RPA财务机器人的强项,它只能按照已经确定的指令完成工作任务,无法替代对内和对外的沟通和协调任务,RPA前期其他部门数据的采集,需要公司高层的顶层设计予以配合支持。
企业需要在运用RPA所带来的收益和其自身的局限性之间进行判断与选择,总体而言RPA财务机器人在财务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必将给会计行业带来深远影响。RPA的出现和发展会将财务人员从大量重复的、低附加值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些工作占据了会计人员大量时间,RPA可以协助财务人员更好地实现创新和转型。由于RPA可以节约大量人力资源,财务人员要学会拥抱变化,借助RPA工具可以进行更有价值的创造性活动,在财务基础工作之外投身于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工作助力企业发展。尤其是拥有综合技能的财务人才还能在RPA的帮助下有更多时间参与到企业的业务分析活动、决策支持活动、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活动中,体现财务人才的职能效用和价值,使得传统财务管理人员从核算类型向管理类型、价值类型的工作模式转变。